當「富翁」遇上「負翁」

2010102110:00
「亞太區財富報告」統計:排除住所、古董收藏、汽車消耗品之後,其他可以投資資產達到100萬美元的「富裕人士」,台灣去年有8.2萬人。造成台灣富裕人士快速增加的三大原因,分別是:台股市值成長超過七成、去年GDP成長超過8%、不動產價格上漲18%。
至於台灣富裕人士去年的資產配置,二成放在現金和存款、二成六置於固定收益商品、二成三投資不動產(包括海內外實際的商用和住宅房地產、以及不動產証券化商品)、二成投資股市,另外有4%投資另類商品(包括:結構型商品、避險基金、私募基金、外匯、創投、以及黃金、白銀等商品。)
是什麼原因,導致一個社會同時出現一批「富翁」和另一批「負翁」?很值得探討。除了政府政策問題之外,「負翁」本身也應該想辦法改善。
負翁脫貧5計畫
1、擬訂還款計畫:哪怕每月只能償債5000元,只要堅持,總有還完的一天。重點在「堅持」,許多欠款人剛開始都有還款的決心,但經過一段時間,發現只還了區區幾萬元,或是還不到10%,就會產生「永遠也還不完」的無力感,萬一意志力不堅,很容易就放棄還款,讓計畫功虧一簣。
2、慎選借款單位:地下銀行(錢莊)、地上銀行(循環利息)絕對不要碰。房貸轉借、保單質借、勞工貸款,或是向親友周轉…都是比較可行的方案。
3、開源節流:剪掉信用卡、現金卡等先消費後付款的消費行為,把時間拿去賺錢,不要拿去花錢。兼一份差,再打一份工,都可以增加收入,即使正職收入只夠生活所需,兼差收入拿去償債,也能漸漸擺脫貧窮。
4、改變金錢思維:有則寓言故事是這樣的,天上掉下二錠元寶,一位富翁和另一位負翁各撿到一塊。富翁拿去投資,負翁則是呼朋引伴大吃一餐,這就是「富翁」與「負翁」的差別。債多不愁,是許多負翁的消極想法。一定要建立額外收入,償債為先的觀念,債務才會越來越少。
前些時日Yahoo!民調,做過一項「有沒有借過錢給他人」的調查,高達八成的網友都曾經借過錢給他人,金額以10萬元居多;但被倒帳的機會大,借錢者,通常不會訴諸法律,而是摸摸鼻子自認倒楣。其實會借錢給你的,通常不是親朋就是好友,至少都有一定程度的關係,欠債者最不好的行為,就是借錢之後,就此「人間蒸發」。建議欠債者如果不能依約還債,也千萬不要避不見面;基於情份,有時債主要的只是一句話,只要心懷感謝,即使「前債未清」,也不見得就一定「再借困難」。
5、尋求社會資源:債清法已正式上路,也有許多協商成功的案件,甚至出現不必還款的案例,卡債族要主動尋求協商,不要擺爛。另外,社福團體提供許多協助,以學生為例:學生繳不出學費、沒有午餐錢…政府以及社福團體都可以協助,但還是要主動提出申請,不能只消極的等待別人發現。
我們常說:「天有不測風雲、人有旦夕禍福」,一時失志或經濟困頓,無可厚非。可以窮一陣子,千萬不要窮一輩子;不一定非當「富翁」不可,但也絕對不能永遠淪落在「負翁」的泥淖中。